~Monday,September 24,2012
很多人誤以為“電腦化”是e化,說是key錯資料時,產生“傷害”更大!我說這“很大的傷害”,難道用手工做,就不會產生嗎?只怕是更容易被遮住,更久以後才會被發覺吧!而e化的原則是什麼呢?試引幾條:
- 減少key in動作:只要是key in,就是用人工,而且至少2倍,一個make,一個check,就是有“出錯率”,而其風險就會因程序的拉長,分別產生“相乘性的快速放大”!所以,能以產生電子檔來克服key in者,就是第一個要作的事:以金融市場的交易,筆數將頗為可觀,若是都靠key in,人力需求一定很大,而且錯誤發生時,還要動用更多人力去查核,這根本就是死路,所以要減少key in動作。
- 改串聯為並聯:子曰“君子勿居下流焉”,用在工作上也很有道理,在公司作事,你老是要等到別人都做好了才輪到你,那加班,晚歸的苦差事便只好留給你了!舉個例子來說,有同類型ABC三件事,每件事有甲乙丙三個步驟,如果你是A甲作完作A乙,A乙作完作A丙,然後再B甲、B乙、B丙…,當你有100個事情時,怎麼辦?為什麼不能讓所有的事的甲乙丙分開、分段,有人作甲時,有人就已經在作乙、丙,然後再一起接起來,這也是很重要的觀念。
- 要先挑一個容易完成的環節,來建立大家的信心與擁護:推動e化的眉角很多,若是沒經驗,硬是去推,或是“企圖心太大,想畢其功於一役”,效果都不會太好,反不如胸有大器,從小事的改善做起,速度快而收效大,也能及早建立大家對e化的信心。
e化不是口號,推動不易,要完成也極為困難,若是上位者認知不正確,恐怕就壞了一番。